为重温中国革命的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2011年5月6日—5月8号,在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务处安排下,思政部组织全体同志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韶山-花明楼-杨开慧故居进行参观学习。在这些地方,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见了动人的故事,收获甚多。
韶山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也是他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这是一套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依托青山,面临小塘。几间青石泥墙和黑木灰瓦搭建的大房,呈“门”字型排列,正中是供奉着神灵或先人牌位的大堂,两边则分布着主人的卧房、灶间和杂房,土漆方桌、镂空合床。故旧的布局和摆设非常普通,在毛泽东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中国革命取得伟大成就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想到毛主席一家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壮举,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之后,我们参观了滴水洞。滴水洞别墅始建于1960年,房屋建筑形式与北京中南海房屋的结构相近似,1966年6月,毛泽东南下视察到韶山,在滴水洞一号楼住了11天。在别墅后还修建了长100米的防空洞,洞的一侧有防震室、指挥室等军事设施。洞的两端各有厚度近尺,重达几吨的装有自动控制的粗重铁门。别墅西面是毛泽东祖坟,虎雕、虎亭、滴水清音等景观;东面是毛泽东曾祖父母坟、龙泉三叠、奔龙泉池、观音远眺等景观。之后我们又来到毛泽东铜像广场,它坐落在毛泽东纪念馆和毛氏宗祠前的开阔地带。周围青松翠竹掩映,群山拱护。铜像身躯高大,体态稳健,面带微笑而又沉思,成功地塑造了领袖在开国大典时的伟人风采。铜像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同志”5个贴金大字。席铜像是按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形象设计的,坐西南、朝东北,主席身躯伟岸,双手握书卷,身着中山装,双目炯炯,微露笑容,神采奕奕。铜像高6米、重3.7吨,红花岗石基座高4.1米,全高10.1米。 毛泽东广场作为人民群众表达对毛主席崇敬、追思、纪念的主要场所,其纪念性大于休闲性,因此突出了庄严、肃穆的纪念氛围。在毛泽东的铜像面前有着来自不同地方朋友敬献的花圈,来表达对主席的敬仰之情。此时,我们广科院的同仁也在主席的铜像面前庄严的宣誓,以表我们对他的敬重,和对为教育事业做好毕生奉献的决心。
湖南刘少奇故居位于中国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在一座盖有茅草的栅栏门内的四合院中。为土木结构,泥砖墙上粉饰着糠壳泥,屋面是一半小青瓦、一半茅草。门前有清澈的池塘,屋后是山峦。刘少奇1916年去长沙读书以后,寒暑假回家居住。1961年5月,他回家乡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时,曾在此居住一周。文化大革命期间,故居被毁坏。1980年对故居按原样进行了修复。当年的卧室、书房、开调查会的横堂屋内展出了实物、照片数百件,重新对外开放,供人瞻仰参观。
杨开慧的故居,座落在长沙县福临区开慧乡开慧村的板仓,这里距长沙市65公里,有长沙至湘阴的公路经过。故居坐西朝东,前临公路,其余三面青山环绕。故居依山而建,前有矮墙防护,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栋和东西两厢,中辟天井,植有桂树和女贞树。开慧一家住左厢,其叔父一家住右厢。1966年 11月,故居维修开放,供人参观学习。以后又经过多次维修和整理,现复原陈列了毛泽东住的房间、杨开慧烈士的住房。杨昌济夫妇的住房横堂屋,厨房等。毛泽东住房中的四只瓷茶碗和杨开慧住房中的藤椅是当年用过的珍贵文物。故居内设了杨开慧生平事迹陈列室,展出了大量照片、画照和文抄,四个低平柜里还展出了部分文物,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杨开慧烈士光辉的一生。开慧烈士陵园位于开慧故居右侧的棉花坡,三面环山,东临公路,占在面积20多亩。新建陵墓为混凝土墓壁,面贴大理石,墓的两侧,各竖汉白玉碑一块。就在她被捕之后,她却显示出了无比的坚强。酷刑之下没有低头,利诱之下没有动摇。当被告知,只要她公开声明从此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就可以让她恢复自由,她也不为所动,从容就义。我看这与其说是出于她怀抱着誓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的意志,毋宁说是出于一种‘匹夫不可夺志’的中国人传统的道德观,不愿意用放弃自己人格尊严做代价而乞求活命,所展示的是道德上的忠贞,人格上的魅力。
在这次红色之旅返校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切身的所见所闻犹如电影在我脑海里历历在目,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当时那为革命事业而战的热情和勇气,这样的气节深深感动了我。
一、舍小家为大家
红色之旅尽管只有短短3天,却使我们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的建立,有无数的热血儿女铺路。在这些烈士中,许多人就个人出身来说,他们的条件在当时应该说是很优越的,如果只是管“小我”的话,他们个人的生活应该是比较顺利的,是用不着流血牺牲的。毛泽东出身于富农的家庭,家里生活在当地来说应该是比较富裕的;杨开慧烈士出身于教授的家庭,家里有许多的家产;刘少奇家庭财产也是比较丰厚的,共有房屋21间半,前临碧水,背倚青山,左有参天古树,右为村民农舍。但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危亡,他们都舍弃了这些。在毛泽东纪念馆,毛主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震撼着现场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从毛主席舍小家为大家、为革命牺牲六位亲人的故事中,党员们领悟到了毛主席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看到毛主席那留有73个补丁的睡衣和书籍、党费证等遗物时,党员们深深感受到了毛主席艰苦奋斗的崇高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艰苦奋斗,敢于胜利
在这些景点,我们了解了当时贫困的生活和险峻的军事环境:我们看到了毛主席挑粮上山的箩筐和扁担;条件艰苦,吃的食品是红米饭、南瓜汤,这些东西在当时已是上等的饭菜了。大家深深地感受到了艰苦岁月里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斗志,红军就是在这里度过“红米饭、南瓜汤”的日子,忍受严寒酷暑,保卫红色政权。我们由衷地赞颂一代伟人毛泽东为国为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无所畏惧,敢于胜利!
三,反对教条,实事求是
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了曲折。在这个过程上凡是做到实事求是,中国革命就取得成功,背离了这条原则,革命就面临着困难和失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进山当起了“山大王”,历史记载的“农村包围城市”等思想均在井冈山时期产生,这些思想含蕴于青山、淬火于实践,指导着工农红军的方向。中国革命所面临的是既不同于西欧又不同于俄国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它所要解决的是既不同于西欧又不同于俄国的特殊而困难的革命任务,它有着自己的特殊性。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革命寸步难行。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空谈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和公式,对中国革命无济于事。从思想理论上和实际行动上解决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特殊环境相结合的问题,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更加迫切的和命运攸关的事情。中国共产党人从井冈山时期开始,在不断的成功与失败的曲折经历中,逐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体系,解决了许多国家的共产党所没有解决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的这一普遍性的问题,作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当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惨遭失败,5000人的队伍仅存1000人,竟出现了枪多人少的局面。面对严峻形势,毛泽东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说服教育大多数人,向罗霄山脉中段行军,使中国革命有了最初的立足点。从此开创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的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建军和建党等问题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原则。在这些期间,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否定毛泽东的正确理论与实践,坚持照抄共产国际决议和照搬苏联经验,他们的左倾错误使革命根据地和白区的革命力量遭到巨大的损失。在同“左”倾错误的艰苦斗争中,毛泽东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指导中国革命走出了低谷。
四,珍惜今天,努力工作
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湘赣二地清幽、俊美的自然风光,更圆了自己的红色梦想,我们参观的景点都与那段红色历史有关。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没有这里的英烈就没有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毛泽东作为秋收起义领导人1927年第一次上井冈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1965年毛泽东作为国家领导人第二次上山时,坐汽车只用了一天。而现在我们作为朝圣者要是从高速公路走的话,从南昌到井冈山只需要6个小时左右,是先烈的付出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对我们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而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这笔精神财富好好的体会,传承和发扬。
关注微信号
©版权所有:云博(中国)
广州校区:广州市广从九路1038号滨海校区:茂名市高地智慧城慧城三街8号
粤ICP备20000181号-1 网站技术支持:品牌运营中心